
布萊德一心一意想成為老師,是因為他國中時期的校長改變了他對於「教育者」的觀感。從小到大老師只會隔離他這種影響他人、屢勸不聽的學生,無法深入瞭解、詢問他的問題或試圖給予協助。雖然國中校長的這段劇情個人覺得拍得有些粗糙,不過,重點不在於此,而是校長的鼓勵與教育使得布萊德後來走向了教育這條路,因為他從這個校長身上學到了教育真正的基本精神。
影片中有幾個畫面讓我相當動容。主人翁在緊張或激動時會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,而使症狀加重。記得有一幕是他和媽媽談論到他女朋友的事。他深怕女方會因自己的妥瑞症而離開他,那種無能為力的「無助感」(後來主角在和爸爸烤肉時,爸爸也說過),是誰也無法控制的。有些人生來就是如此,身體的殘障、缺陷都是無法掌控,只能接受它、面對它,一般正常健全的人又何嘗能夠同理他們的情況?主角「無助」又「無可奈何」的拼命敲打桌子時,自己也跟著激動不已。
全片主要在敘述主角布萊德不肯向妥瑞症低頭的故事。當然,因為主角立志擔任教職,所以這同時也是一部教育影片。主角的勇氣與毅力更是這部片所呈現出的價值意義,相信很少人不被他的故事感動的。
另外,FRONT OF THE CLASS這部電影是翻拍自主人翁Brad Cohen的同名著作「FRONT OF THE CLASS」,台灣尚未有出版社出版。底下網址是布萊德出書時接受的專訪內容,專訪點我。
昨天剛好看到這部片子,想上網找資料~你的分享寫的很好耶,謝謝你~我可以連結你的文章嗎? :)
回覆刪除歡迎加入連結!
回覆刪除